4成小學生長假要做10份功課 教師:功課量不足或影響續約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2/22 14:34

最後更新: 2018/02/22 21:27

分享:

分享:

小學生可開心放新年假?教協調查發現逾半小學生每日至少做7份功課;近4成假期更高達10份功課或以上。有小學老師坦言,如沒按指引給學生足夠功課量,考績可被扣分,影響升遷或續約。

教協於上年12月5日至今年1月15日以電郵方式向小學教師會員發出「小學生學習狀況調查」網上問卷,回收問卷425份,主要為中英數老師。

調查發現54%受訪者的學生平均每日有7份功課或以上,當中8%更達10份或以上。至於周末假期,85%的總功課量亦為至少7份,當中近4成平均達10份或以上。

調查亦顯示學生每周補課或功課輔導的中位數是1.5小時;受訪教師則最多每天需補課1.5小時。

事實上,77%受訪教師指,學生曾因功課太多而感到壓力;60%亦指曾有家長向他們投訴功課量過多。

(經濟日報記者攝)

小學老師盧老師稱,如功課量減少後影響學生成績,老師會成問責對象。以今年新年假為例,其小三學生有10多份功課;平日亦至少每日9份,坦言如當日只有7份,「學生都已經好開心」。

小學老師羅英翔亦表示,如未有按原先訂立的功課量給學生,可被指為未有履行老師責任,導致考績扣分,影響續約及升遷,故沒人敢減功課量。

小學英文老師黃慕儀稱,任教16年以來,最心痛是近年學生笑容減少,曾試過減少功課量,但遭家長投訴,又稱有家長以玩樂時間作為獎賞,加上課程學習指引多,老師改變空間不大,故希望有從上而下的改革,還學生快樂童年。

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,導致小學生學習壓力大增的原因屬結構性問題,第一是教改以來課程嚴重澎漲,致教師需增加補課以追趕課程進度;其二是TSA/BCA主導正規課程,成為應試文化催化劑,致小學生操練文化更明顯;其三為全日制學習反而加長課時,令學生放學或小息仍需補課。

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馮偉華則指,現時教育局太多學習目標及內容,教師很難協調功課量,希望政府牽頭,消除TSA/BCA操練誘因,包括不記名、不記校及不向學校提供學校成績報告,加上學校及老師自主、家長配合,合力打破惡性循環。